首頁 -- 论坛首页 -- 房屋買賣 -- 在美華人說說美國真實的房價
在美華人說說美國真實的房價
樓主:jelly     時間:2014-06-18 11:00:19    點擊:1148    回復:0          +0   
分享到:

所以還是那句話,美國年輕人不買房,不是因為買不起房,而是他們的生活模式以及對生活的態度跟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
100萬美元的房子,在曼哈頓,也就是在相當於北京二環內的地段。對收入5萬一年的普通美國人來說,已經是貴到天上去了。除了價格以外,也可以從上面 的圖片看到,整個曼哈頓烏壓壓一片全市高樓,住宅也是以高層為主,住得都很壓抑。當然也有樓層、景觀好的房子,不過價錢也就高了。

於是很多人就把目光投向了島外紐約的另外幾個區,以及另一邊的新澤西。在這些區域選擇就多了,範圍也大了,有公寓樓,也獨立房子;但是壞境參差不齊 了,比如紐約的皇後區就相對差一點。但是有一點就是肯定的,就是出了曼哈頓,房價會立即便宜很多。同樣檔次的公寓樓在曼哈頓要100萬,隔了一條河的布魯 克林價格可以差一半,50-60萬就能拿下。如果還是覺得貴,你可以去皇後區,價格還可以便宜一二十萬。同時紐約的地鐵十分發達,上下班也十分方便。
所以我們這裡可以分析一下,紐約跟北京比,面積、人口都差不多。紐約還是給普通老百姓選擇的余地,曼哈頓的豪宅你盡管去貴,但是我還是能夠用相當於 10 年薪水的價格在合理地段的買到100平米的房子。而在北京,就是普通居民也有5萬人民幣的年收入,現在想花50萬買個100平米的房子基本上快到天津了吧。

那麼問題到底在哪裡?人口,土地資源都不是問題的根本,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甚至炒房也不是問題的關鍵。紐約的房子全世界的人都來買,價格也沒有炒到瘋掉。
這裡就要說到房子的產權問題。獨立的房子產權是沒有疑問的,你買了這個房子,地皮就是你的了,以後是你兒子和孫子的。但是對於曼哈頓公寓而言,這個產 權該怎麼算?美國的做法簡單的說可以用概括成“集體擁有”。整一個樓假如有100個住戶,大家集體擁有這個樓,相當於一個公司擁有100個股東。如果哪一 天你把這個房子賣了,就相當於把股份給轉讓了。這種“集體擁有”有許多具體的形式和規則,比如有些規定只能自主,不能出租;有些甚至連誰能不能買這個房子 都要審核過。

另外一種公寓樓是公司所有,專門用來出租,不用來出售。但是政府對房租有嚴格的限制。前段時間曼哈頓有幾個樓擅自調高房租,結果被《紐約時報》爆出來了,最後被政府處罰了。
總的來說,這種“集體擁有”模式的好處很明顯。那就是避免你單打獨鬥,因為我們每一個個體總是弱勢的,但是聯合起來組成一個“住房公司”,無論是在政 府還是開發商面前都是平等的法律主體。沒有強勢弱勢之分。正式因為這樣,左右房地場的幾個力量能夠得到平衡,住房價格也能夠得到穩定。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兩面的。這種模式就決定了房子一旦建了起來,就幾乎不能動了。因為要拆整個樓的話,股東大會內部首先應該會有不同的意見。民主就是 七嘴八舌,最後導致效率低下。所以曼哈頓的這些樓,幾十年前就在那裡了,現在還是那樣。再怎麼維護畢竟也是幾十年的老樓了。所以中國人一到那裡,就會感覺 紐約怎麼那麼髒、那麼舊。
所以中國的房子漲得離譜,就是各方力量明顯的一邊倒。購房住以及房產擁有者處於一個弱勢的群體,根本沒有力量參與市場博弈。所以政府(用於土地,從某 種意義上來說也是開發商)和開發商的權力不受制約,因此可以大力猛干,中國的每個城市在過去的十年都煥然一新,但是整個市場也隨之變的畸形了。

紐約的生活
前面講了紐約,大家有了直觀的印像,曼哈頓相當於北京二環內,整個紐約市五個區相當於北京五環內,人口數量也是差不多。

不過,這還不是全部。我們通常講紐約大都會區除了整個紐約市,還包括紐約州(紐約市是紐約州的一部分,類似於吉林市是吉林省的一部分,有點搞)的其它 幾個縣以及相鄰的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一部分,其中新澤西和曼哈頓只隔了一條河。這些地區構成了整個紐約大都會,面積大約10000平方公裡,人口 1600萬。
我又要和北京做對比了,因為北京的常駐人口差不多也在1600萬(戶籍人口1200)萬,而北京整個市面積則要大得多,達16000平方公裡。考慮北京西北面有大片的山區,我們刪去1/3,那麼北京無論面積還是人口都於整個紐約大都會地區十分接近。
之所以這樣多次反復拿北京跟紐約做比較,主要是希望大家對紐約的居住環境和居民購房的選擇範圍有一個粗略的印像。
紐約大都會區有1600萬人口。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因為美國人口只有3億,也就是說紐約大都會區的人口占到整個美國的5%還多。20個美國人就有一個生活在這個地區。而北京的人口占全國的1.2%,就算北京上海合並,也只占2.5%的樣子。
所以有人可能會提出疑問,前面你不是說美國都是小城市的集群嗎?公共資源都是分散的,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往紐約跑。
這個其實是不矛盾的,因為發展的過程總是先出現問題再有解決方案的。縱觀美國的歷史,當初歐洲人在美洲登陸建國的時候,主要是現在美國東北的一小片 地,資源有限,紐約市是在這種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的。盡管美國後來有西進運動,人們往中西部走,但是還是無法改變紐約大都會區多年累計的城市結構和已經在 美國社會中形成的功能地位。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常說城市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因此不可避免地散發著各種物欲的誘惑,尤其是對年輕人。大家看《欲望都市》,女人花一個月的工資買一雙鞋子。為什麼?滿足自己的欲望唄。只是每一個人的滿足點不同罷了。
雖然說美國人不像中國人那麼善於攀比,要面子,那些在中國看來名牌的衣服鞋子,比如Levis的牛仔褲,Nike的運動服和鞋子,在美國都是幾十塊錢 的 “經濟適用型”產品。大部分美國人也穿這個。我們感嘆美國東西怎麼那麼便宜啊!好像美國真的實現了共產主義。其實我們只感嘆對了一半。美國不是沒有貴的東 西,幾百幾千幾萬美元的衣服有的是,在哪裡?紐約第五大道的櫃台裡。

此外,一些現代資訊服務業,比如金融、法律、媒體、廣告、時尚、文化等行業,紐約的工作機會要比其它地區多。因此多少年來,美國人還是一批一批地去紐約,都希望能夠咬一口這個大蘋果。

我認識在紐約工作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掙大錢的不多。因為如果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在我之前的文章裡提到過,工資都在3-5萬水平,在紐約生活壓力還是 很大的。很多年輕人都是想在紐約賺點錢,然後去其他環境好的地方養老。工作賺錢不就是為了有更舒適的生活?這裡美國人跟中國人的觀念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按 照中國人的思維,年薪5萬,北京五環內50萬的房子死活是要拿下來的,否則對比起列祖列宗。
思維不同只是一個原因,這裡還涉及到個人遷移的社會成本問題——簡單的說,就是你的關系,你的資源——中國遠遠要比美國高,以後詳細談這個問題。
當然你非常有錢,用錢賺錢,那麼無論你多大歲數,紐約永遠歡迎你。
也有一些年輕人,看上去混的不錯的,有在紐約長駐的意思。我一個美國哥們,前不久剛結婚,夫妻倆都30歲的樣子。老家是靠近紐約市但是不屬於紐約市一 個地方,相當於懷柔、密雲或者廊坊。男的哈佛畢業,女的哥倫比亞畢業。工作都有7、8個年頭。男的剛畢業的時候進了摩根斯坦利,底層,很累,而且錢也不 多,投行也不是所有人一進去就高薪,底層的工資都是“被平均”的了。第二年就跳槽到了一個小的對衝基金公司,現在大概一年10萬出頭的樣子。女的在一個公 司做市場,現在一年5-6萬的樣子。兩人加一起16-17萬,到手大概1萬一個月。
這個還是在80%中產階級的收入範圍內,只是位於80%人群的頂端。現在結婚了,照例說收入不錯;但是他們還是租房。在曼哈頓花2000塊一個月租的公寓,當然是很不錯的房子了,就在中央公園的邊上。美國人的思維就是這樣,無論如何,生活質量應該要保證。

你可能要問了,錢呢?這裡跟大家算一筆賬,首先兩個人讀書都貸款。哈佛也好,哥倫比亞也好,4年本科學費加生活費總共20萬美元。如果你爹不是大款, 貸個10萬很正常。哈佛給家庭收入6萬以下的面學費也是2004年才開始的,那哥們沒趕上。所以學費貸款是一筆開支,工作後一個月八九百塊,分10年慢慢 還。好在哈佛畢業工作相對好找一點,人脈肯定廣點。師兄都是都是當總統的,盡管他們都不認識你。

所以你看,這裡花大錢去讀哈佛,其實也是進入高一級社會圈子的一個途徑,給你帶來可能帶來某個回報或者滿足,跟女人花2000美金買個包一個道理。——這是題外話。

除去學貸、房租、這哥們工作7、8年應該有一點積蓄。照理說都結婚了可以去首付買房子了。但是人家不,他把這個錢拿出來,跟朋友合伙辦了個網站,工作的同時自己創業。你說那哥倫比亞的老婆沒房會跟他結婚嗎?人家就是沒什麼抱怨,日子也照樣過。

所以還是那句話,美國年輕人不買房,不是因為買不起房,而是他們的生活模式以及對生活的態度跟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在大多數美國人看來,生活的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自己過得舒服最重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最重要,而很少在乎別人是怎麼看的。

這個哥們做網站未必能成功,未必能賺錢,虧本倒閉也難說。但是如果當這個社會用相當一部分的人在用心做事,就一定會有好的東西出來。


jelly 的资料
jelly 來自:Rosemead
積分:16分
簽名:我曾见过最美的风景,只是身边没有你
上次登錄:2015-08-28
首頁 > 论坛首页 > 房屋買賣 > 在美華人說說美國真實的房價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