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相需集中全球最强技术、经验、协同和运气,媒体、刑侦、情报和军事都无法单独完成,真相的浮现或在社会不能保持高度关注之后。
虽然对乘客家属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忍触碰的伤痕,但从全社会的危机应对来说,有些判断总有个时候要下。否则《民事诉讼法》不会有“宣告失踪”的条款。当 然,中国民法规定下落不明要满两年才算失踪,但如果只是从现实可能性来分析,用不了那么久。坠毁就不用说了,超过200人、存在如此多无法解释之处的劫持 案,也是空前绝后,或者说概率较低的。
真相到底是什么,最大的突破来自2014年3月20日,当天澳大利亚宣布在卫星照片上发现疑似飞机残骸。然而一天过去,连迅速赶到的最先进海上巡逻机也没 有找到照片上的残骸,而且又有消息说不排除是遗失的集装箱。于是,21日的最新消息又转回神奇的大马官员,他们这回说:不能完全透露全部信息,是为保护机 上乘客的安全。于是,猜测又完成一个轮回,人们又一窝蜂地想:这意味着飞机或许是安全的?
【来回猜测毫无意义】
如果是这样,当然是最好。然而,马官方的这种暗示绝非首次被这样猜测。其实这完全是个怎样理解的问题。只要没有飞机的确切下落,又确有引向这个方向的疑点,马方从纯理论上的确不能排除飞机被劫持的可能。
但是,请千万注意,马方最不擅长、也表现最不好的就是——把话说清楚。他们当然不会说只是理论上不能排除劫持的可能,但也无法提供劫持者与他们联系的事 实,而外界,特别是中国社会当然会按已经发生来理解,甚至推出马方不敢说的猜测。他们不懂的是,当今中国社会对任何“害中国”的行为都是不怕以最坏来猜测 的,对事故而言,这种猜测的主观营养当然来自民族主义,客观经验却恐怕来自国内一些事件,只是前者一上头,更不会承认后面这点。
可是矛盾也很明显,什么样的劫持阴谋大到劫匪一直不提要求,甚至不公开手中筹码?或者,什么样的要求可怕到被勒索的政府不敢公开?
基于现代责任政府的运行职责,如果已经面临这样的劫持和勒索,坚持秘密谈判的合法性、合理性、必需性何在?谈判成功谁来付钱或者满足对方政治条件?谈判失败才公布,后果如何?这些都是起码的前提。
在各国情报、媒体、社会传播如此发达,跨国信息流动如此活跃,涉及有关方如此多的事件上,如果马政府象阴谋论者想象的那样,已经谈砸了被对方撕票,还竟敢滴水不漏,继续装模作样地搜索,除了朝鲜可以试试,还真没这样有能耐的政府。
而且,劫机也并非什么新发明,世上千奇百怪的劫持多了去了,总归有个诉求。那么,劫机的诉求无论与哪个方面有关,要到什么可怕的程度才会吓得多国政府一筹 莫展,对劫匪言听计从,还要瞒着全球公众,继续假装搜索?历史上的劫机诉求,大至释放上千名囚犯,索要百亿现款,也达不到这个程度吧?
而劫持诉求一旦大到离谱,比如索要世界一半的黄金,要求某个省划给某个反政府武装,要求事后保证不追究等等,反而倒好办了,因为这样的条件完全给他兑现, 他也消受不起。也就是说,没了交易的可操作性,他吃进去迟早吐出来,因为他手里的200来条人命虽然是个大筹码,可这样的筹码的用法不外乎以前案例中那些 (请家属们原谅,我们只是从犯罪学的角度讨论),这并不是万能的。细水长流,长期敲诈政府,也容易物极必反,失手的机会也迅速增大,从而大大降低敲诈的成 功率。另外,此事如果真与马国内政治,或者东南亚乃至中东恐怖组织有关,马政府封锁消息也更难。而且从恐怖组织的目的说,一直秘密谈判的好处也不大。要是 谈判中被突袭成功,那可连组织的名号都没来得及打响啊!
这还没有考虑到,这么大一架飞机,在没有哪国政府配合的情况下,躲过东南亚、南亚、中亚、澳大利亚多国防空力量,躲过全球侦察力量,能够在哪里找到有近 3000米跑道的机场隐蔽至今?最终逼出是美军迪戈加西亚基地参与阴谋,已经是逻辑上遭遇死胡同,却非要装预言家的阴谋论者走投无路之举。
总之,这样的劫持如果存在,对手如此神奇,恐怕政府把人质救回来的概率也极低了。因此,现在除了寻找飞机下落,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已经是社会如何看待各种可 能。没有一种可能是确切的,那就只能在保持多种努力和开放态度的同时放弃急于下结论,还特别要避免落入定势,比如20日美国一飞行员推测该机只是因失火而 导致坠机,虽较富偶然,倒真能解释一系列技术现象。
实际上,公众很快发现事件关键确切信息的突破很快完全掌握在西方大媒体手中,但这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成熟,也与事件调查的对象(客机、发动机、卫星)以及 调查所需的高技术手段,特别是利用这些手段侦察、搜索的丰富经验(这正是也有一些硬件的中国所特别欠缺的)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有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西方这些强项几乎全部集中针对坠毁这一假设,西方同样强大的反恐调查却并未提供什么新发现,也说明一些问题(可笑的是,唯一的反驳又会回到:阴谋太大,西 方吓尿了,不敢说出来)。
【还是面对现实】
现在当然只能双管齐下,只是这两个方向的机制和思路是大相径庭的。对劫持是开动反恐机制,寻找的是完整飞机和人质,而按事故(包括劫持失败造成事故)思路是开动搜救机制,寻找的是残骸,单是寻找的对象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当两个方向都没有进展时,对准确信息已经快绝望的舆论自然会迅速在两个方向间跳跃,这个一否定,马上大举猜测另一个。这个过程中的媒体经验教训已有太多论 述,但笔者认为应当思考的不止是媒体,也与中国社会的特点有关。中国公众可以说从未遇到过这样的跨国灾难,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对待灾难信息的反应 并不成熟。客观地说,我们绝不希望多灾,但灾难是常有的,一个社会应当从中日益成熟,这是一种可以传承的财富。
回到事件中,在劫持情境下寻找完整飞机的工作其实是可以较快有起码初步的结论的,只是这次也没有多国总指挥机构,马方说真地也担不起完全排除哪种可能的责 任,因而这个结论始终是不明确的。但从概率说,这个可能已明显减小,而寻找残骸早已成为核心工作。实际上,不难看出西方参与救援的力量和媒体都没有将焦点 放在到底是事故还是劫持上,而是先不过多推测,以实证主义风格,从所有可信的技术线索缩小范围,逐步逼近,目标服务于找到飞机下落这个当务之急,而只有找 到飞机本身,才有解开真相的钥匙。
当然这个过程也很难,澳大利亚的这次发现如果判断错误,也不要又以“乌龙”来评判。这项工作挑战着人类最高科技,各国都在尽力帮忙。有不协调等问题只能多 体谅,中国没有理由抱怨这个那个,更没有能力说“不行闪一边,老子自己来”。在这种事情上,我们的朋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猜疑和不合时宜地扯出其它纠葛更 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现在必须承认的事实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坠毁的概率已经非常大,这将使残骸的分布极为随机而广泛。由于海洋的动态性严重影响残骸的位置,通讯数据计算出的 两条可能性最大的弧形带正随着时间迅速散开。即使找到个别残骸,也不等于能够打捞到主要部分,特别是黑匣子。即使找到黑匣子,也不等于能破解谜团。
实际上,今天中国舰、机也赶往澳大利亚发现疑似残骸的海区。不管希望大小,找到残骸才能解决问题,已经是最可靠、最现实的主线。即使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也只能在各种技术手段的数据和核实中死磕下去,直到破局。
因此,所有人都应该对这件事有个心理准备,它最坏情况是成为一个持续多年的谜团,其次是耗费几年才找到,甚至被偶然发现线索。我们希望出现最好的情况,但 谁都知道,现在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一次劫机谈判,而且可能性极低。那么,可以预料,如果没有突破,事件只能进入善后理赔,同时以极大的耐心和多国协作保持 一段时间的搜索。再没有结果,就只能纳入悬案,特别是各国不可能长期不计成本。
【且慢壮志凌云】
作为第一次面对这种事件的中国社会,还是少一些抱怨,少一些阴谋论。马来西亚政府表现不佳,的确不必辩护,但严格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常见水平,中国自己来未必驾轻就熟。
中国更不必由此又痛感自己武器装备不行,南海没有基地,南印度洋没有部署,地区号召力不够。这一事件如果离开国际协作,能独立应对的仍只有美国,这是事 实。从救援的角度,中国当然应当尽可能完善,但救援力量的全球到达,其实已接近于作战力量的全球到达。对国家长远地位也可以有一些壮志,只是恐怕不宜因这 样一次灾难又仓促爆发巨大野心。如果没有这次事故,中国就没有努力增强全球海上侦察能力吗?有了这次事故,就能够全线压上,打一场科研歼灭战吗?
这样的事故是全球化时代威胁来源日益复杂的反映,发生的概率在增加,但其应对却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中国是否需要全球作战一样,中国海外利益和海外公民安全需要加强保护,但是否就只以“远程飞机召之即来”来衡量,其实颇为狭隘。
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中国的战略大局不仅不可能一蹴而就,反而挑战众多。海外利益保护仍将以塑造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加强国际协作来实现,自身武力的贡献 绝不是根本,以为有武力就无人敢犯更是幼稚。在保持住耐心,特别是解决好自身问题的同时,恐怕更应该从这次事件中认识到:要当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国,还应该 在承受力、心态、思维方式、社会理念、胸怀、包容、智慧、魅力等方面大有长进,至少眼下这个样子是绝对不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