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平均每年舉辦500場以上路跑,季節由春轉夏,氣溫攀升,路跑主辦單位為避免選手中暑,把路跑時間改為傍晚,沒想到台北三軍總醫院最近仍收治兩名男子,因夜跑而出現中暑、熱衰竭,住進加護病房。
標榜在夕陽下揮灑汗水的「金色路跑」,有兩名參加路跑的男子竟中暑昏厥,分別是51歲與22歲。收治這兩名患者的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即使是夜跑,還是可能中暑、熱衰竭,夜間跑步應視同白天,不可因夜跑掉以輕心。
51歲男子幾個月前才開始跑步,參賽時,一口氣報名參加12公里路跑,在最後2公里時,疑似為了拚出好成績,全力衝刺,但人到了終點線,隨即倒地不起,送到醫院時,體溫高達41度。患者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天後,才恢復意識,但他完全不記得發生什麼事,連自己參加路跑都沒有印象,很明顯為中暑。
另一名22歲男子,則是跑到六公里處時,開始嘔吐,雙腿沒力,最後在折返點失去意識,送醫時體溫高達攝氏39.5度,雖然還不到中暑,卻已出現熱衰竭。
朱柏齡說,兩人雖在路跑時有喝水,但水分補充不足,他提醒,無論夜跑、晨跑或室內跑步,環境不是重點,跑者一定要注意「熱指數」,若熱指數超過40,就屬於危險環境。熱指數指濕度乘以10%,再加上溫度。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主任高偉峰建議,熱衰竭主要症狀是脫水,中暑則是意識不清,建議跑者開跑後,要逐步補充水分、鹽分以及碳水化合物,每10分鐘至少補充10毫升的水,避免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