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換了尿布、也讓寶寶喝奶了,為什麼小寶貝仍是哭不停?他是沒吃飽?肚子脹氣?還是生病了?對於還不會用言語表達的嬰幼兒,父母如何聰明、精準解讀他哭鬧背後的原因?
哭鬧時間會隨年齡改變
一般而言寶寶哭泣時間會隨年齡改變,2週大的嬰兒每天平均哭1.75小時;6週達到高峰,平均每天2.75小時;12週平均每天1小時,不過蕭建洲主任解釋:「原則上這是平均值,仍要視每個孩子的狀況而定。」
像有些剛出生的嬰兒不常哭,可是慢慢地越來越聰明,到了1、2個月大,經常以哭來表達需求,不過也許3、4個月大以後,因為瞭解環境、熟悉生活習慣,他就不太會哭泣。
寶寶哭哭10原因
寶寶哭泣所表達的訊息大約可分為三類型:(1)心理面;(2)生理面;(3)病理面,蕭建洲主任亦針對各類型整理了常見的哭鬧原因,讓父母在面對小寶貝的哭鬧時能有些頭緒。
生理面
1.肚子餓
寶寶肚子餓,哭泣時嘴巴會歪歪的。
通常寶寶哭泣時,爸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肚子餓。其實仔細分辨可以發現肚子餓的哭聲與生病的哭聲不盡相同,當寶寶肚子餓,哭泣時嘴巴會歪歪的,用手指輕碰他的臉頰會出現尋乳反射。
蕭主任指出,爸媽不妨在寶寶還沒哭之前,在固定時間內餵奶,也許3小時或4小時。至於吃母奶的寶寶則不一定要間隔3~4小時,有些孩子可能1、2個小時就餓了,因此還是要看孩子的需求。
2.太熱或太冷
新生寶寶對於溫度變化的適應力還不成熟,太冷或太熱都可能讓他們不舒服。然而根據蕭主任的觀察,臺灣多數的父母或爺爺奶奶擔心寶寶會冷,所以常把他包得很厚,因而造成寶寶過熱不適,甚至皮膚起熱疹。
其實,可以摸寶寶的背部是否流汗,藉此觀察他是否太熱。如果孩子已經在流汗,背部衣服都濕了,應適時替他減少衣物,他也會覺得舒服一點。
3.尿布髒或溼
當尿布溼溼、黏黏的,有些寶寶會覺得煩躁不舒服,藉由哭鬧讓父母知道,通常幫他換了乾淨的尿布後,他感到舒適就會停止哭泣。另外,市售尿布有些有貼心的尿溼顯示設計,可以讓爸媽在寶寶感到不適之前就換上乾淨尿布。
4.想睡覺
有些孩子想睡覺也會出現哭鬧情況,或者是寶寶還想繼續玩、不想那麼快睡著,也會哭鬧不停。蕭建洲主任指出:「其實父母照顧寶寶一陣子,多能瞭解孩子的個性,如果是因為想睡覺而哭鬧,抱著他輕輕拍,多能有安撫效果。」
5.受到驚嚇
嬰兒對於聲音或燈光的變化會有感受,當出現異常的聲音或燈光,可能讓寶寶受到驚嚇,由於他不知道如何表達,就會哭鬧。
病理面
當身體疼痛或不適的哭鬧,哭聲會特別尖銳、聲音比較高,孩子可能會出現握拳蹬腿、煩躁不安等行為,而且不好安撫。因此,當父母發現寶寶哭得比平時久或激烈,需警覺是否因疾病而引起他哭泣。至於常引起寶寶哭鬧的不適症狀如下:
1.腸絞痛
當孩子哭泣不是因為肚子餓、也不是尿布溼或太熱,有可能是腸絞痛引起。根據臨床統計,有10~20%、甚至30~40%嬰兒會出現腸絞痛情況,蕭建洲主任說明:「一個月內寶寶有腸絞痛的情形不多,多在滿月後才慢慢會出現。」除此,多數腸絞痛有固定時間,例如:傍晚或半夜。
目前腸絞痛還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一般會建議家長替孩子做腹部按摩。蕭建洲主任舉例解釋,假如孩子每天半夜12點開始哭鬧,建議在11點半開始進行腹部按摩,甚至洗溫水澡,或刺激肛門口解出大便。
2.脹氣
脹氣也是經常造成寶寶哭鬧的其中原因。通常寶寶脹氣時,會發現他的肚子看起來鼓鼓的,基本上如果孩子沒有出現不適症狀,例如:嘔吐、食慾不佳等,則可以先觀察。
3.腸套疊
1歲內嬰兒哭鬧不休多因腸胃道疾病,其中「腸套疊」是為常見病症,腸套疊屬於嬰幼兒急症,還可能合併其它狀況,包括發燒、解血便、嘔吐等,嚴重還可能危及生命。至於腸套疊的特性,孩子可能因為不適而出現一陣一陣地哭鬧,具有時間性、間隔性,例如:哭10分鐘,休息半小時,接續再哭。蕭主任指出:「狀況嚴重時,寶寶還會解出粉紅色、如同草莓果醬的大便。原則上如果懷疑是腸套疊,就應立刻就醫。」
心理面
寶寶3~6個月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
1.陌生環境或照顧者
寶寶3~6個月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當環境或主要照顧者改變,都可能讓寶寶覺得陌生而哭泣。
2.討抱抱
如果寶寶吃飽了也換了尿布,有時候的哭泣可能只是想讓照顧者抱抱,通常只要抱起來哄一哄,就不哭了。
安撫7妙招
寶寶哭鬧不安時,排除了生理與病理因素,爸媽不妨試試下列安撫方法:
1.將寶寶緊抱在胸前讓他聆聽心跳,或放在前置式嬰兒背巾裡,讓他有安全感。
2.輕輕抱著搖晃嬰兒,但避免上下搖晃或劇烈搖晃,以免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
3.可以準備安撫奶嘴或聲光玩具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輕聲對寶寶唱兒歌或說話,與他互動。
5.父母帶著寶寶出去散散步,或開車兜一圈。
6.幫寶寶洗溫水澡,讓他覺得溫暖舒服。
7.按摩寶寶的腹部以促進腸胃蠕動,試著讓他解便。
文章出處: http://www.babyou.com/index.php?do=news&locid=108&id=1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