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但贫富悬殊及房屋问题,令洛杉矶县的街友每年递增,近六年大增近75%至5.8万人。坊间认为,洛杉矶贫民窟(Skid Row)等地区街友聚集「生人勿近」,但华人社工李涵却「深入虎穴」,在街头巷尾成为街友外展社工。她接受《苹果》专访,大谈与街友打交道的经验,更道出一名哈佛毕业生流浪街头的故事。
「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同时患上精神健康问题,包括酗酒、吸毒、暴力、有自杀倾向、想伤害别人、或者很多心理创伤,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理状况的评估,根据他们的需要,转介到相应的心理服务部门作长期治疗。」李涵是洛杉矶县精神健康署社工督导,她的职责是帮助流浪街头的街友,如提供食物、水、医疗甚至临时住宿;或透过转介跟进个别个案,把有需要者转介到精神健康服务中心。
从事这份工作近2年,令李涵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年逾70岁、在哈佛大学毕业的老人。李涵表示,这名老人曾风光一时,对历史、文学甚有研究,家人也有给他钱让他好好生活,但后来因为酗酒问题,没钱交租、看医生,甚至无法打理自己生活,最终被房东赶走。
「谁都可以是街友(Homeless can be anybody),就算你有高学历,高职位,或曾经有很多钱,不等如跟无家可归没有关系。人生当中可能有很多起伏、转捩点,令你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流浪街头。」李涵说。
团队跟这名「哈佛街友」接触后,把他安排到一个汽车旅馆内,老人却邀请得大批朋友入住,其中一个街友也是大学毕业生。二人时常研究文学,惺惺相惜,经过一番折腾后,最后成功将这位老人送到养老院,更成功戒酒重拾人生,「不要歧视这些流浪街头的人,因为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个故事。」
作为一位华裔女生,走进洛杉矶「生人勿近」的街头巷尾,李涵坦言,当初很害怕,「很可能会遇到受药物或酒精影响的街友,或者帮派仇杀」。她透露,其团队试过接触两位年轻街友后,仅数小时后其中一人便因为帮派仇杀被撃毙。所以,社工进行外展辅导时,通常都会结伴出动,如遇上特别危险的地区,更有警察陪同。
事实上,由于街友已经习惯街头生活,并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及圏子,逾一半人不愿接受李涵的帮助,「他们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被迁入临时收容所,要遵守各种规矩,所以宁愿继续流浪街头」。虽然工作并不容易,但李涵指,即使10个人中只帮到1个,也算是拯救生命,反过来看,如果任由他们流浪街头,继续吸毒酗酒,生命很可能无法维持。(张紫茵/洛杉矶报导)
坊间认为,洛杉矶贫民窟(Skid Row)等地区街友聚集「生人勿近」,但华人社工李涵却「深入虎穴」,在街头巷尾成为街友外展社工。张紫茵摄
李涵指,不要歧视这些流浪街头的人,因为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个故事。张紫茵摄
加州贫富悬殊问题严重,洛杉矶县街友数目高达5.8万人。张紫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