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國內多地房價暴漲,房市一路“高燒”,頻上新聞頭條,受到廣泛關注。
誰在推高房價?如何應對炒房?我們來看看美國是什麼情況?能否提供國人一些思考和借鑒。
美國的富人,自己會買一套豪宅,但通常不會像中國富人那樣炒房。因為,美國製定了一系列的規定,使得炒房的投資或投機成本很高,風險很大,從而大大限制了富人的炒房行為。
01. 限制富人炒房:想方設法讓炒房客輕易賺不到錢
在美國,假設一套房子為100萬。買房費用如下:
貸款:80萬,利率6%。月供5731.45。12個月,須付68777.40
地產稅:以房價1.5% 計,一年須付15000。
過戶費(包括各種費用):約為房價1%,須付10000。
一年下來,不算首付20萬,一共約投入9萬多。
一年後,假設房子漲到120萬。賣房費用如下:
過戶費(包括各種雜費):約為房價1%,須付12000。
賣房佣金,約為房價6%,算5%,須付6萬。
房子增值20萬,要交個人所得稅。擁有產權未滿1年即賣掉的房屋,稅收比例可高至33%左右;擁有產權超過1年以上的,賣房時須繳付20%左右的稅。那麼,交個人所得稅至少4萬。
房子漲了20萬,但買賣房子的費用和所得稅也接近這個數字。換句話說,如果漲幅達不到20%,就要虧錢了。
通常,房價的正常升幅是3%到5%。所以,美國人如果不打算在一個地方住5至7年以上,是不會買房子的。
此外,美國放貸通常要求很嚴,如:月供最高不能超過月收入的38%。對第二套房子要求更嚴。但是幾年前,因銀行放鬆貸款,弄出個“次貸”,給一些條件不合格的人放貸,結果收不回月供,只好收回房子,而後賤賣,從而導致房價下跌,那些炒房瘋狂的地區跌幅高達50%。違背經濟規律,泡沫早晚要破滅。
02. 美帝很“狡猾” 溫水煮青蛙:對付囤房殺手鐧——徵稅
美國房產的土地,不是政府的。也就是說,政府沒有土地可以出售(或者提供有償使用權)給開發商去建造商品房。
居民在出售房子後,若賺錢的話,則需要交獲利(gain)所得稅。這個稅率就是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使用的是超額累進稅率,從10%累進到35%,最高39.6%。以2015年稅率為例,不管是夫妻聯合報稅,還是一個人報稅,超過411500美元,稅率是35%。如果2015年賣掉了一個房子,賺了42萬美元,那麼,對不起,起碼16萬美元要交給稅務居(聯邦稅務局和州稅務局)。
這個看起來,比中國的20%凶狠得多。但是,實際上,除了極少數的投機分子和富人,很少有人會被宰得血淋淋。
美國政府有個溫和的政策:如果這個房子是你自己居住的,並住滿了兩年,那麼,給你免稅額,賣掉房子所賺的錢,若夫妻一起報稅,50萬內可以豁免;夫妻分開報稅的,25萬內可以豁免。此規定考慮周全,你不需要去假離婚!
所以,美國有關賣房子所得的稅收法規,對老老實實的老百姓來說,形同虛設,毫毛不傷。但對類似國內的“房叔”、“房姐”們,則是毫不留情,決不手軟的。
美國政府“賺房產錢”,主要是通過徵收房地產稅。房子和土地是你的,若你長命百歲或將房子留給後代,還得繼續交房地產稅。
這就是美帝狡猾的地方。房子值30萬,若現在馬上叫你付61萬5,沒有傻瓜會上當。但是,用百分之一二三的房地產稅,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地下手,讓你覺得“還算溫和”,默默承受。
不管你是安分守己的蛤蟆,還是上躥下跳的青蛙,“大鍋水”,一樣煮,不管是第1座房子,還是第N座房子,不管是結婚的還是離婚的,只認房子不認人,一律都交房地產稅。這是對付“囤房”的殺手鐧。在美國囤房,代價太大。
03. 美國沒有“中國特色” ,三分之一定律限房價
美國房地產,跟中國的不一樣,很難看到“中國特色”。
其一,房子類型不同。美國房子,大多數是獨立房子(single house),有車庫,有壁爐,前有草坪,後有花園。還有一些是城市屋(town house),類似國內的連體別墅。很少有國內的公寓房(apartment)出售。公寓通常是出租的。
其二,絕大多數上市的房子都是舊房子。美國的地皮是屋主永久擁有的,所以有些年逾古稀的爺爺奶奶級別的房子照樣能上市出售。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每個月,舊房子成交數大約為500萬,而新房子只有30萬左右。
其三,價格是大多數人能夠負擔得起的(affordable)。美國強調三分之一定律,即房貸月供不能超過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美國首付(down payment)通常為20%。近期30年固定的房貸利率約為4%左右。最底層的老百姓,每月全家收入2300美元,就能夠買20萬左右的房子了。當然,大城市的房子要貴得多。
美國普通百姓的工資的“數字”跟中國百姓的差不多,三五萬一年。小家庭兩人年收入有個6萬多的話,20萬的房價相當於3年的工資收入。國際上通常認為“房價收入比”應維持在3-6的範圍內。或者說,房價應該相當於3年至6年的家庭收入。這才是正常的。
其四,美國沒有蠱惑人心的“剛需”造勢。人人都需要住房子,這可以說是剛需,但買房子未必是。找對象時,沒有一個美國姑娘(或者她媽媽)提“必須要有房子”的剛需條件。
其五,美國人不炒房。原因可能是,第一,美國屋主必須交房產稅(property tax),稅率各地不同。房子漲了,房產稅跟著上調。第二,房子成交,賣主要付百分之六的佣金,買主要付各種過戶費用(closing cost)。第三,也許是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不賣地,土地是私人擁有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
其六,美國成交的房子,都是馬上能夠入住的,全都是裝修過的,空調、冰箱、爐灶、浴室、熱水器等,都是法律規定必須配套的。沒有國內的“毛坯房”。另外,面積只算房間內的面積,樓梯、過道什麼的,都不算面積,也就是說,你可以用捲尺自己量的。這樣,賣主很難蒙人。
美國人實在看不懂:中國人光憑模型,看效果圖就會受“震撼”而拍板買下上百萬的房子(公寓),甚至還要連夜排隊,好像搶購白菜似的。如此“追捧”現象,美國從來沒有發生過。加拿大溫哥華有過排隊買期房的報導,排隊的,清一色都是中國人。
幾年前,美國的許多銀行沒有遵循三分之一定律,貸款給那些不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後來許多人無力還貸,銀行收去房子,低價拍賣。
04. 美國房地產稅都去哪兒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政府賺了炒房客的錢,不是拿去三公了,也不是去搞基礎建設拉動GDP,而是要惠及民眾。房地產稅收所得,政府要說個明白。
美國人的房子每年都得繳財產稅。有些地方,汽車也需要每年繳稅,也屬於財產稅。通常,財產稅即為房產稅,或者叫房地產稅。美國的房子是連帶土地的。
任何人只要擁有房子,就得繳房產稅。不管是剛買了房子,還是已經住了三代;不管是自住的第一套房子,還是投資的其他的房子;不管是單身的,還是結婚的;總之,只要你是房子的所有者,就得乖乖繳稅。
美國的房產稅通常由郡(county)或市(city)政府徵收。各地稅率是不同的。根據美國人口統計數據和ABC的新聞報導,美國房地產稅最高的,接近5%,如康涅狄格州的橋港市(Bridgeport, Conn. ),曾高達4.75%;最低的,不到0.2%。
紐約市屬於低端房產稅。該市的計算方法比較複雜。紐約市政府專門編了一本小冊子,具體解釋住宅房地產稅,而且還照顧華人,印製中文版。根據該小冊子的介紹,一套市場價值994000美元的房子,最後計算出來的一年房地產稅為2537美元。
房地產稅上繳後,地方政府將它用作教育、服務等財政來源。比如,紐約2015年度的房地產稅,佔全市全部所納稅款的42%。市政府小冊子用餅圖,很清楚地向百姓公開“您所納的稅去哪裡了”:29.5%用於製服機構(警察、消防、衛生、管教),27.5%用於教育,19%用於健康和福利,24%用於其他機構(交通、住房、公園等)。
房地產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百姓大多是通情達理的。如果有意見,可以提議案,全體選民投票決定。在美國買房,將房產進行資產配置,作為投資保值的其中一種方式。
(本內容摘自姚鴻恩著《美國民生實錄》內容有修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