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所從事職業的緣故,經常有朋友問我有關在美國買房的問題。今天我們從宏觀層面,給打算在美國買房的朋友們提點建議。
從宏觀角度看,08年美國市場在觸底,11年起市場明顯回暖,現在顯然回到了穩步上升的正常軌道。為什麼說是正常軌道呢?因為美國房地產和中國非常不一樣,美國房地產則早已成熟穩重。
從1926年到現在,美國房地產價格處於穩定的上升趨勢。而如果把同期其他資產價格走勢畫在同一張圖上,差異就特別明顯。其他資產,無論股票、黃金還是大宗商品,都有極其大的跨年波動。
而房價,扣除通脹因素後,幾乎是穩定的每年5%左右的漲幅--除了過去十幾年的房貸泡沫和隨後的次貸危機是個大例外。這個大例外有特別的歷史原因,這裡不細說了。可以斷定其未來很長時間不會再現。因此美國的房價,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穩"。這就是它的正常軌道。
每年5%左右的漲幅,顯然不是理想的投資回報。好消息是:此乃全國平均值。都市圈的漲幅要高不少,景氣期可以達到年均10%以上的漲幅。不好的消息是:這個漲幅裡還要扣掉房產稅和其他成本,才真正反映投資人的收益。而房產稅和其他成本可能還不低。
美國各州房產稅在1-3%之間,如果你在美國有收入且繳納個人所得稅,可以申請從收入中扣除房產稅。但大多數中國投資人在美國沒有收入,也就不能享受這條政策,這就讓房產稅更加成為一種負擔。
但對那些當地居民來說,房產稅並不是一樁負擔。房產稅也是一種公共事業稅。本地的修橋補路、公立教育、公共娛樂體育等設施,都是從中開支的。比如你在一個地方買了房,子女在當地上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所以房產稅可以看成是居民為自己享受的公共服務付的費。你交了房產稅,又不在當地居住,你實際上就是自掏腰包補貼了當地居民,堪稱國際雷鋒。
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調查,絕大多數在美國買房的外國人,還是以自住為主要動機的。唯有我們中國人與眾不同,是以投資性購房為主。如果說炒黃金的中國大媽是國際黃金界的雷鋒阿姨,我們炒房產的就是美國房地產界的雷鋒叔叔啊。
中國投資人是世界上精明的投資人,即使學雷鋒也絕不是無緣無故的。比如說,有些中國人只是為了在海外配置部分資產,以規避人民幣未來可能貶值的風險;這些投資人的主要目標是保值而非增值。對這些類型的投資人來說,不要說買房產,就算購買長期收益更低的海外資產,甚至就算讓大量資金閒置在海外賬戶中,也是值得的。
但如果你不屬於上面那一類中國人,只是聽說美國房子特便宜,忍不住手癢癢想跟著買一套,那我的建議還就是:國際雷鋒不學為好。
真想投資點美國房地產,完全可以考慮住宅以外的其他選擇。比如說,可以購買公寓。美國有30%的人口常年居住公寓,而小型的4-10個單元的公寓很適合個體投資。美國公寓平均空置率在8%左右,可以交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去打理,管理費並不高,只佔年租金的3-8%。
也可以購買商舖、寫字樓等其他商業地產。商舖可以是小型超市、小門面,也可以是大型購物中心中的若干單元。至於寫字樓,美國也有很多小型的獨棟寫字樓,總價並不高。上述商業地產雖然也要交地產稅,但其租金收入一般足夠交稅還有不少盈餘,而物業本身也和住宅一樣會增值。
還可以直接投資土地。尤其在擴張期的都市圈附近,選擇適當地塊投資,總價也就和一幢房子差不多,而且在未變更土地用途之前只需繳納極低的土地稅。將來一旦都市圈擴張到你那裡,土地用途一變更,收益就極為可觀了。
當然,十分遠離都市圈的土地就沒有什麼投資價值,但是自住還是不錯的。雖說在遠郊化十幾萬美元就能買下一個幾百畝地的大農場,還能包括大片森林和湖泊,但這麼浪漫的事情我們還是不要和詩人們去搶了。
不過,如果你買下的遠郊農場處在潛在礦區,那又另當別論。前提是你的地權中必須包括地下礦權在內。而且你最好是個內行。否則,周圍鄰居都挖出石油,發了大財,就偏偏你的農場只能挖出石灰,那也怪鬱悶的。
面對這麼多選項,如果你還是情有獨鍾於住宅,一定要到美國去買房,那麼我最後的建議就是先做點功課,找一個合適的、房價漲幅可能較高的都市圈吧。標準普爾編制了一個凱斯席勒(Case-Shiller)房價指數,反映都市圈內住宅實際交易價格的變動,有20都市圈、10都市圈等不同綜合指數,也有單個都市圈的數據,歷史數據最早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這個指數可以免費下載,絕對值得你花半個小時去研究一下。
面對這麼多選項,如果你還是情有獨鍾於住宅,一定要到美國去買房,那麼最後的建議就是先做點功課,找一個合適的、房價漲幅可能較高的都市圈吧。
來源:搜房網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