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買美國學區房美國學區房N大好處

學區房並不是中國才有的產物,在美國,也是要拼學區房的!隨著美國的留學簽證有效期由之前的一年延長到五年,此舉對於莘莘學子及家長來說是一個重大好消息,國人送孩子去美國讀書的熱情倍增。

 

為何要買美國學區房

 

美國的不動產擁有永久產權,土地私有,買下來就是自個的了,還可以傳給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當然,前提是他們要一直交得起稅,傳給子孫的時候也要繳納遺產稅,給當地政府做點貢獻。

 

更誘惑的是,對比國內自住房的價格,美國房產不那麼貴。即使是在美國房價最高的幾個城市之一,如洛杉磯,均價80~100 萬美元的獨立屋,折算成使用面積,比起北京的房產也便宜一大截。更不用比其他外在條件如車庫,花園,陽台,以及美好的空氣。如果再對比北京、上海的學區房,那麼美國房產絕對是家長們的心頭大愛。

 

2014 年11 月,美國的留學簽證有效期由之前的一年延長到五年,此舉對於莘莘學子及家長來說是一個重大好消息,國人送孩子去美國讀書的熱情倍增。經紀人遇到全款購買學區房的中國媽媽,經常發現寶寶剛出生,或者才兩三歲。而在孩子能夠用上房子之前,交給物業公司打理出租,即使每年有房產稅,但算下來租售比和性價比仍比在國內買房划算。

 

與留學簽證一起放開的還有商務旅遊十年簽證。以後去美國不再需要一次次單獨簽證,我們也能擁有一場說走就走的買房之旅。

 

全球排名前二百的名校,美國至少囊括了一百所。重視孩子教育,從娃娃抓起的中國家長,早就關注到了這巨大差別。不少父母已經送孩子去美國讀中學,甚至小學。那麼有餘力的情況下,為了孩子日後留學準備房產,也是勢在必行。

 

美國學區房N 大好處

 

美國學區房主要針對的是公立學校,這一點是與國內相同。私立學校沒有片區的概念,此處不討論。居住在學區內,無論是租住還是自有房產,孩子都可以免費上該區域的公立學校,甚至孩子坐校車都不必再花錢。

 

地方政府從收取的房產稅中撥款給公立學校,因此片區內的房價越貴,稅收越多,學校能夠得到的經費就越多,也就有更多的資金用在學校建設和師資培養上。於是,學校排名前和學生成績好,便吸引家庭條件好、重視子女教育的家庭到該區居住,因此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學區的教育質量,都是居住在學區內的家庭直接出錢買單,無論家中是否有學子,都要一樣出錢。好學區吸引人們前來居住,房價自然而然提升。2008 年,在美國大部分房屋價格跳水的時候,好學區的房價不降反升。好學區的房子和普通學區房子,價格相差巨大。

 

學區內如果主要是居民區,商業設施少的話,房產稅會比較高。而商業設施和企業較多的話,這些企業繳納的稅收也會用來提升地區內的教育,居民的房產稅額相對就會比較低,負擔就會減輕。

 

在美國入學沒有產權和戶籍限制,唯一要求的就是真實居住,自住房或者租房都是可以的,報名時提供水電賬單即可證明。要注意的是,如果買來是為了自己孩子,好的公立學校入學還需要排隊等候很久,這就要提前打聽好自己關注的信息,以免耽誤。

 

大家常常說起美國的學區房,主要針對兩種不同的學校。一種是大學​​城附近的學區房,主要是大學生租住,這種用來投資,或者給孩子上大學時居住一間,同時租出其他房間,就比較划算。而針對中小學和幼兒園來講的話,主要看的是地區內的高中成績好壞。美國的小學和初中階段,孩子學習任務相對不重,而到了高中必須埋頭苦讀,為了自己的目標大學而努力奮鬥。因此高中學校質量好壞,對孩子日後的發展還是至關重要的,高中評分高低,直接關乎房價。

 

好的學區房,主要說的是學校的評分高,學生成績好,出勤率高。南加州以API( 加州公立學校學術表現指數) 來衡量學區內高中的質量,在網上還可以查到心儀學校的SAT( 美國的高考,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成績是否較好,學校的社會活動多少也是衡量學校好壞的一個指標。而紐約有另一套評分標準。還有網上的學校評分是家長根據學校情況綜合打分,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美國新聞US News 網站的教育版塊於2014 年評比了美國境內超過19,400 所公立高中,為每個學校頒發金銀銅三種勳章,同時列出了每個學校在讀學生數目,教師數量,AP 通過率等等信息。

 

據2001 年統計數字, 全美有26,407 所公立高中和10,693 所私立高中。前一百強主要集中於加州,紐約州,華盛頓州,弗羅里達州,弗吉尼亞州,馬里蘭州和德克薩斯州。加州,德州,伊利諾伊州,俄亥俄州和紐約州的公立高中數目最多。

 

為孩子選擇高中時不僅要考慮學校好壞,也要反過來考慮學校是不是太熱門太搶手,牛孩會不會太多,孩子入學後競爭過於激烈也會很頭疼。美國大學不僅看所有的中學成績和社會活動,還有一個考量指標,就是孩子是否處於學校的前10% 。因此根據自己的情況綜合全面衡量學校是否適合自己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來源:美國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