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購房 應避免5個誤區

從美國樓市泡沫到房屋次貸危机,再到近期的樓市回暖,美國房產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的遊戲規則也同樣發生著改變,往日人們在買房中所看重的5個方面或許已經不再適用。

CNN財經網8月13日列出了在美國購房存在的5個誤區。

誤區1: 購買房產是一種優質投資
從樓市泡沫中,人們學到的一個教訓是樓市有如股市,同樣風險重重。過去10年中,美國房產價值縮水1/3甚至更多。美國房產價格每年漲幅只有0.3%,而標普500指數的回升已經平均達到8.26%。所以投資房產已經不再是最佳或最安心的選擇。

誤區2: 買房比租房更划算
隨著市場的回暖,美國一些城市的房價已經漲幅過高,不利好消費者。
一個計算是否值得買房的簡單辦法:如果購買某處房產的成本比租住類似房產一年的租金要高出15倍,就說明這樣的房子不值得買。
拿紐約曼哈頓區舉例,在這裡購買一棟房子的費用是一年租賃所需費用的24倍。

誤區3: 地理位置最重要
買到理想的房產曾意味著該房產的周邊設施齊備、位於一個便利的社區、犯罪率低、學區好和遠離交通喧鬧的地段,如機場或交通主幹道。
然而就目前的美國樓市而言,一些有升值潛力的房產還不能具備上述的所有優勢。
美國房產評估機構Miller Samuel的總裁Jonathan Miller說,今後人們在看房時應更著重瞭解房產的未來升值潛力。

誤區4: 在最好的社區購買最差的房子
這種考量的初衷是:你可以修復一棟房子,卻不能改變整個社區。
紐約的一位銀行業人士Michael Morris說,買主在購房前應該獲得一份有關房產的建築和房屋質量評估報告。他說,如果房產質量太差,日後需花費的修理費用可能相當可觀。這樣一來,在不夠十分完美的社區買一套品質較好的房產會更划算。

誤區5: 所有的買主都來自美國本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前來美國購房置業,使得買房者的背景五花八門。
紐約最大的房產經紀商Prudential Douglas Elliman的首席執行長Dottie Herman說,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是一種國際現象,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巨大地改變了人們從業的方式。
據統計,截至3月31日,過去12個月中在美國購房的人中有7%是外國人,投資型房產佔成交量的20%,並且其中有許多人全部用現金支付,這使得美國一些城市的房價疾速飆升至天價水平,如紐約、洛杉磯和邁阿密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