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退休置產?

五年前房市泡沬化、就業市場一蹶不振,年輕人難免懷疑買房子也許不再是穩賺不賠了,據政府最新數據,全美房屋自有率已由2004年的最高點69.2%降至目前的65%。

買房子到底是不是明智之舉呢?美新周刊理財專家表示,在此討論的是住宅用途而不是以投資為目的;有三件事需要考量,包括流動性、投資報酬,以及個人使用價值。

首先談談流動性(也就是房子容不容易賣得掉)。買賣房地產是一件具有時間性而且耗費成本的事,所以,除非您打算長期擁有房子,否則別輕易去買。所謂「長期」,是指足以攤提費用、而且不會因為被情勢所迫而搬家並導致倉促買房子,例如,您的工作很可能會調動到其他城市,就不宜購買獨棟房子。如果買房子不需要賣掉第一棟房子,房子是否具有足夠的流動性就不是個問題,但絕大多數人沒那麼多資金,新買房子往往必須賣掉舊有房子,所以流動性就成了重要議題。

第二個考量是房地產的投資報酬。在過去25年內,房地產增值比不上股票市場,然而房地產讓投資組合多元化,而且可以藉助房屋貸款增加報酬,舉例來說,買10萬元的房子自付2萬元頭期款,從購屋那天起,10萬元的房子價值將會增長,投資利潤明顯高多了。

最後很重要的是,購屋時要考量個人的使用。購屋作為住宅時,房子既供個人使用、也具有投資功能,屋主一方面有棲身之處、免繳房租,同時又隨著房價走高而享有房屋增值的好處。

房屋的個人使用是重要考量,一開始衡量該租房子或購屋時,主要就是比較房租以及購屋所衍生出的房貸、維持費、保險及稅賦等相關費用。大家可能沒有仔細想,房貸如果是固定利率,長期下來支付的本金和利息是固定的,雖然稅和保險可能增加,整體支出相對有限;房租卻一定年年上增,再加上多數人退休時都已還清房貸,所以從技術上來看,自己買房子住應該對退休有利。

房子的個人使用為屋主帶來實質好處,卻也意味著,房屋投資報酬無法挪作他用。假如家裡的兒女長大離家,把房子賣掉換小房子住,便可將投資利潤兌現出來使用;另一個將房屋增值變現的方法是,利用房屋現值貸款或逆向抵押貸款。

假如沒有流動性問題、而且除了房地產之外還有其他退休收入,那麼從財務的角度來看,自己有房子是正確決定,但每個人條件不同,仍應各自決定。 


資料來源:world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