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擁有532億美元(約1.7兆台幣)捐贈基金,堪稱學術界的資金帝國,更有底氣與川普政府抗告。不過,哈佛卻被爆出正低調出清10億美元私募基金資產,該交易備受市場關注,焦點並非在該資產「能不能賣出」,而是「為何急著賣」,同時引爆其基金績效長期不振的質疑。
在川普政府向常春藤名校施壓改革,祭出凍結聯邦資金等各項強制行動的風波中,哈佛是最勇於與川普政府直面對決的大學。
川普政府4月以哈佛「未能有效保護校內猶太學生」為由,宣布凍結長達22億美元的聯邦補助。這不只是反猶問題,哈佛明確拒絕修改校內政策,認為聯邦干預已危及學術自由,並提起訴訟反擊。
川普政府更要求美國國稅局(IRS)調查哈佛是否應該喪失非營利地位、改課政治實體稅;麻州與波士頓政府也乘勢要求哈佛就免稅不動產補繳「代替稅」。這場「政府對學府」的對決,哈佛選擇迎頭對撞,但自身財務體質卻難言強健。
20年年均報酬率8.8%,輸給耶魯、普林斯頓
根據彭博報導,哈佛管理公司(HMC)負責管理532億美元捐贈基金,而HMC卻被傳出正與傑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合作,透過二級市場低調出清10億美元私募基金資產給雷克星頓合夥公司(Lexington Partners)。
雖然外界尚無法確認交易是否完成,但根據HMC年度基金報告,問題早已埋伏多年。HMC過去10年基金操作績效,平均年化報酬僅7.6%,2024年雖一度回升至9.6%,但整體表現仍遠低於同儕。若拉長時間軸來看,2003年至2023年期間年均報酬僅8.8%,在8所常春藤名校中排名第7,遠輸耶魯、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大學與學院商務官協會(NACUBO)資料更指出,哈佛的10年基金績效已落後80%的大型大學,對一所全球最富有的大學來說,這是難堪的成績單。
投資策略朝令夕改,又犯下追高殺低錯誤
根據哈佛最新年度報告,近40%資產配置於私募股權,這本是高報酬選項,卻遇上近年變現困局。市場退出冷清、分紅放緩、資金回流卡關,讓捐贈基金、退休金與家族辦公室等大型資金體系同陷流動性壓力。看似龐大的帳面數字,在現金需求前也顯得捉襟見肘。
哈佛前校長、前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更曾直言,若過去20年基金績效能追上平均水準,哈佛將多出200億美元資產,等同整個賓州大學的捐贈基金總額。
彭博報導分析指出,HMC投資績效低迷,關鍵是投資策略搖擺、缺乏一致性。自2005年以來,哈佛先後更換7位投資長,其中3位為代理,2人任期甚至不滿2年。投資策略朝令夕改,權責不清,直接反映在資產回報上。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夕,哈佛重壓高風險資產,結果重傷急踩剎車,卻又錯過後續反彈。近年加碼私募股權,則正好踩進報酬低谷,顯示其資產配置節奏始終慢半拍、追高殺低的投資盲點從未真正改善。
與哈佛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耶魯的穩定與高報酬。由已故投資長斯文森(David Swensen)一手打造的耶魯基金,36年間維持一致風格。接任者孟德爾松(Matt Mendelsohn)亦是其嫡系,自2007年起參與管理。
耶魯近20年基金年均報酬達10.9%,至2023年底累積投資收益達576億美元。儘管整體基金規模僅比哈佛少25%,但若論人均資產,耶魯早已大幅超車,更遠勝普林斯頓。
風傳媒報導
圖檔來源 : 之乎網